当前位置:微财经-财经媒体新门户 > 教育 > 就业不再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正文

就业不再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2021-04-23 14:41

就业不再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2021年04月19日08:3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就业不再去远方 家乡就是好地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叮铃铃……”下午四点半,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汊河开发区的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里准时响起了下工铃声,工人方传明关掉机器,与同在厂里上班的妻子一起骑着电瓶车回家。

  10分钟后,夫妻俩几乎与上幼儿园的儿子同时到了家。

  “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歌唱得好!”见到母亲,孩子高兴地讲起在幼儿园的经历——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孩子的笑脸,是方传明夫妇平凡日子里的幸福期盼,而不断加速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安徽来安县汊河镇距离江苏省会南京江北新区13.5公里,地缘相连让两地建立起了天然的联系。2015年,新婚不久的方传明夫妇前往南京打拼。为了节约开支,夫妻二人租住在江宁区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里,孩子出生以后只能在老家留守。

  “当时汊河大桥还没通车,回家一趟要坐地铁,转两趟公交车,再打出租车,每次周五晚上到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周一再趁着孩子没睡醒时偷偷走。”方传明说,那时夫妻俩半个月回家一次,每次离开孩子,妻子都会默默流泪。要是孩子生病了,他们更是心急如焚。

  随着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夫妻二人动起了回乡的心思,细细了解下来,方传明发现家乡汊河这个小镇早已成了一个产业发达,配套齐全的“小城市”。

  汊河自古便与南京同饮一江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自2009年入选省级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在册的563家企业中,有接近一半的企业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其中,汊河新区内80%的企业来自南京,平均每天有近5000个南京人到汊河上班,28000辆车来往两地,汊河每天向南京输送蔬果120吨。

  最终,方传明夫妻选择了盛世高科。盛世高科是一家南京企业,在2011年,因为业务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原先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生产需求,企业干脆从南京迁至汊河经济开发区。

  “当初回来主要是陪孩子,没想到家乡的工资已经这么高了。”在新单位,方传明干的还是数控铣床的老本行。工种不变,收入却增加了,每个月工资七八千元,妻子还在厂里当起了仓库管理员。省掉了租房、交通等额外支出,家庭生活质量不断上升。

  每到周末,方传明都会开上小轿车,带上家人去南京逛逛。回乡生活让方传明切身体会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如今,来安引入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与南京6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2017年,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挂牌的南医大附院滁州分院落户汊河经开区。此外,来安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56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医保跨省结算。

  家门口有好工作、好医院、好学校,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汊河人做出了和方传明一样的选择——回乡务工,甚至越来越多的南京人也到汊河来工作——汊河4000多名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来自南京,科技创新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

  “我不用再去外地找工作了,家乡就是个好地方!”谈到未来的日子,方传明笑了,笑得朴实又充满希望。

  (本报记者 马荣瑞 本报通讯员 苗竹欣)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核心阅读为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许多积极的举措:通过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简化创办手续,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大大提升;以居家养老为重点,打造便捷的医疗服务圈,对医疗报销予以资金支持,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成立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等,提升诊疗效果,让老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京郊花海迎来观赏季  上图为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梨花树下对弈。桃花、杏花、樱花、梨花、迎春花、紫叶李、二月兰、野杜鹃……一朵朵,一团团,漫山遍野开得正盛。…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今日推荐
陆林:重视心理健康 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
陆林:重视心理健康 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

7月6日,在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详细]

独家专栏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