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微财经-财经媒体新门户 > 房产 > 用好海河水 致富奔小康正文

用好海河水 致富奔小康

2020-11-20 04:45

内容提要:津南区西官房村紧邻海河故道,这几年,天津通过对水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村庄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产业也逐渐盘活,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津南区西官房村紧邻海河故道,这几年,天津通过对水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村庄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产业也逐渐盘活,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津南区西官房村,紧邻海河故道南岸,很多村民靠种水稻为生,可因为水量不足,村里的地陆续都撂了荒。2017年,市纪委监委与西官房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借助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恢复村里的种稻传统。而且,随着天津加快水系联通和水源调度,这片区域的水量也逐渐充沛了。种植条件具备了,可没想到,在全村的动员大会上,反对的声音,不少。

引来的水虽好,可村里由于没有排污设施,村民们习惯将生活污水、废水就近排入河道,大家担心,这样的水质,种不出好水稻。帮扶干部和村两委,首先协调了300万元帮扶资金,修建生活污水、农耕废水收集管网,建设了污水处理站。

同时,对村域将近15公里河道、32条沟渠进行常态化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建设泵站,将海河水充盈到海河故道中,提升水源交换率。不到一年,水质明显改善。

再开动员大会,村民支持率达到了9成以上,当初反对的王德亮,第一个表态,他家承包500亩。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又引进附加值高的优质小站稻品种,并找来技术员稳产量、保收益。

去年,王德亮家迎来了大丰收,光毛利就有十七八万。今年,他又在稻田内引入了7万尾蟹苗,开展稻蟹混养。光靠河蟹,就已经回了本儿。

今年,西官房村又扩大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00亩。环境好,产业兴,人气也更旺了。看准了农业创业的帮扶政策,原先一些离开家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创业了。(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今日推荐
最美的津城 喜庆党的百年华诞
最美的津城 喜庆党的百年华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海河两岸...[详细]

独家专栏
热门排行